包囊性腹膜硬化症 (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簡稱EPS) 是腹膜透析病人罕見但死亡率極高的併發症。腎友接受腹膜透析的時間越長,EPS發生機率越高。
EPS病患的腹膜會增厚、鈣化,引起腸道阻塞進而壞死。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即便改為血液透析也不易阻止病情惡化。
好消息是,台北榮總腎臟科研究團隊過去數年的臨床觀察,提供治療EPS的新方向:接受標準治療時,若合併遠紅外線照射療法,可改善患者臨床症狀。
案例一:
45歲男性已接受13年腹膜透析治療。但腹脹、嘔吐、食慾不振持續一個月,改接受血液透析。
即便轉為血液透析,依然有嚴重的帶血腹水。經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EPS。
治療初期,病人食慾不振,吃甚麼吐甚麼。後來嘗試用遠紅外線照射三天,病人自述感覺腸子會動了,因此改為一天照七次 (每次40分鐘),經過一周後,病患食慾恢復 (原本連稀飯都吃不下,後來竟可吃炸雞)。持續照射三個月遠紅外線,EPS產生的腹水量比起治療前少了一半以上。
照射一年後,X光檢查發現腹膜鈣化現象一年後明顯改善。
-於2014年發表在《美國腸胃病學會期刊》(journey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案例二:
61歲男性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已接受9年腹膜透析治療。因腹脹、食慾不振,檢查後確診為EPS,轉為接受血液透析。
接受標準藥物治療時,合併遠紅外線照射療法,經過一年後觀察到患者腸子腫脹、腹水皆有所改善。
以上雖然皆為個案報導,但可作為未來EPS治療的參考。
-於2020年發表在《外科門診期刊》clinics in sur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