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5 23:01 聯合報 /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洗腎
腎友不因洗腎而工作能力打折,職場友善有助維持家庭經濟,減少社會負擔。 圖╱123RF
洗腎患者為了彼此打氣,成立臉書社團,社員達上千人,其中常見的話題之一就是「工作」,因腎友常被誤會工作能力「打折」。在媒體業工作的腎友馬姐說,她所在的公司重視社會責任和員工健康,具備彈性上班制度,讓她能發揮專業、維持收入且經濟無虞,不會成為社會負擔。
腹膜透析治療 不必常跑醫院
44歲的馬姐說,她原僅有原發性高血壓,但某次身體疼痛,深入檢查才發現腎臟也跟著出毛病。5年前腎臟突然惡化,發生尿毒症併發肺積水。為了繼續上班和顧孩子,她選腹膜透析治療,不必常跑醫院洗腎。
馬姐說,小時候看爺爺罹患糖尿病,被醫師宣判要洗腎,喊著不想活了,且沒多久就過世,「我原以為一洗腎人生就完了。」因此,她滿心期待換腎,希望重啟大好人生。未料,2017年換腎後卻器官排斥,嚴重得住院治療好幾天,工作停擺。
馬姐最後是靠腹膜透析才穩定下來,雖成功換腎卻無法擺脫洗腎,讓她大受打擊,哭說:「為什麼是我?」幸好有宗教信仰支持,讓她熬過來。但沒有工作收入,經濟只靠老公,讓她壓力很大,於是2年前重返媒體職場。
馬姐習慣早上使用長效型透析液,可維持工作時間不必換液,傍晚再換就好,但她希望能提早下班回家換。幸好公司很友善,讓她彈性上下班。她強調,雖然體力變差無法「拚命」,但一樣可貢獻專業,不會因洗腎就表現打折。
外商公司體恤 回崗位後更用心
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前理事長王濋諭說,他在外商公司上班,當初也是為了維持原有生活型態,選腹膜透析治療,而非選擇一周需到醫院3次的血液透析治療。參加工作會議或海外出差,只要備妥透析液再配合清潔操作,洗腎方便舒適。
腎友遭誤解 「就業歧視」被刁難
王濋諭9年前換腎後,目前不必再洗腎。但他記得,雖曾因病住院,但公司不曾刁難,老闆曾探病要他養好身體再回去,還通融病假期間領全薪,讓他覺得窩心,回崗位後更用心。王濋諭表示,並非每個企業都是如此,就有腎友反映,公司誤認「透析管組」有感染性,雖非事實,卻慘遭刁難。
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現任理事長吳鴻來直指,「這就是就業歧視。」她說,腹膜透析比血液透析來得緩和,能彈性調整換液時間,適合上班族,且殘餘腎功能可維持比較久。但無論是使用腹透或血透,每人都是社會一份子,均有工作權利。
盼企業聘僱 一定比率身障者
為維護腎友的工作權,王濋諭和吳鴻來都站出來倡議,盼企業能體認,腎友不會因洗腎而工作能力打折,更期待政府認真要求企業聘僱一定比率的身心障礙者,達到真正的職場友善。維持家庭經濟,減少照顧者負擔,社會才能共好。
倡議大聲公
馬姐
44歲,洗腎5年
洗腎不會讓我的工作表現變差,一樣可以貢獻別人沒有的專業。
王濋諭
55歲,洗腎11年
我們不會因生病就從好員工變壞員工,企業應給腎友有穩定收入的工作機會。
吳鴻來
33歲,洗腎12年
每人都不因生病而失業,整體社會應更加多元包容,才能共好。
腹膜透析腎友協會理事長吳鴻來(右)與前任理事長王濋諭(左)。記者林澔一/攝影
醫學辭典╱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為常見的洗腎治療,一周需去醫院3趟。但國人壽命高齡化,需維持經濟收入的時間也延長,居家腹膜透析因治療時間具彈性,腎友能依工作需求調整。
此外,新冠疫情期間,雖洗腎室感控嚴謹,但選擇腹透,更能降低群聚感染風險。
台灣於2011年曾發表一篇研究,腹透換液各由腎友、家屬、或受雇看護執行,都能維持不錯的治療品質,腹膜炎發生率低。長輩若不太能操作,可請家人或看護接受訓練,輔助長輩洗腎,稱為「輔助式腹膜透析(Assisted PD)」。
諮詢╱基隆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吳逸文
整理╱記者鄧桂芬
本文引至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54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