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桂
摘 要
腎病佔台灣十大死因之第七位,末期腎病是慢性不可逆的疾病,其人口數每年不斷的增加,此疾病不可避免的造成病人及家屬在生活、社會及經濟上之負荷。在找到一個合適腎臟之前,台灣每年有超過90%以上之病人,選擇以血液透析為維持生命之方法。這群病人是否能與慢性病共存?或者因為政府給於龐大健保支出及平均存活率的延長而使得生活品質有所改變?慢性病及長期治療對生活品質的衝擊,已是現代醫護相當重視之議題。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血液透析病人的生活品質及其重要預測因子。研究方法採橫斷式研究,以南台灣地區之醫院附設血液透析室或獨立血液透析室為收案地點。收案以18歲以上,意識清醒,會說國、台語者,並且接受血液透析至少三個月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含身體症狀量表、社會支持行為量表及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量表台灣簡明版(WHOQOL-BREF Taiwan Version)。
研究共計213位病人完成問卷調查,男性110人,女性103人。年齡由22歲至85歲,已婚者佔76%,平均受教育年數12年。有145位目前無工作,全職工作者53位。透析月數最少3個月,最長234個月,平均透析月數53個月。目前至少有一種其他慢性病者佔一半,其中以高血壓最多。
身體症狀困擾總分0至64分,結果顯示病人之平均得分為11.91分,其中最困擾的症狀是睡眠困難,其次是疲倦、皮膚癢。社會支持總分3分至39分,以來自家人的支持得分最高(31.92分),其次是醫護人員(23.29分)。生活品質的四個範疇,以「環境範疇」的得分最高,「心理範疇」的得分最低。生活品質的「綜合自我評估部份」,病人在「整體而言,我對自己宗教信仰或信念上的滿意度」得分最高。影響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重要次序以「身體健康」排名最重要,其次「心理健康」。
進行生活品質迴歸分析前,先找出重要的預測變項,結果顯示病人的性別(男、女),婚姻狀況(已婚、未婚、離婚、喪偶),有、無宗教信仰與生活品質並無顯著差異。有全職工作狀況者生活品質優於無工作者(F = 7.03, p = 0.001),每月收入五萬元以上者生活品質優於無收入者(F = 3.56, p = 0.001)。此外年齡(r = -0.13, p < 0.05)、慢性病數量(r = -0.225, p < 0.01)、身體症狀困擾(r = -0.548, p < 0.01)與生活品質呈顯著負相關。教育年數(r = 0.153, p < 0.05)、肌酸酐(r = 0.225, p < 0.01)、來自家人(r = 0.187, p < 0.01)及親友(r = 0.241, p < 0.01)的支持與生活品質呈顯著正相關。
經上述單變量統計分析結果,將工作狀況、年齡、教育年數、慢性病數量、肌酸酐、身體症狀困擾、家人的支持、親友的支持等變項以逐步迴歸分析,結果呈現預測生活品質的變項有身體症狀困擾、每月收入及親友的支持三部份,有39.2%的解釋變異量,其中以身體症狀困擾最具解釋力。研究結果將提供護理專業及政策決定者的考量,以為促進慢性病患生活品質之重要指標。
關鍵字:血液透析、身體症狀困擾、社會支持、生活品質。